联系我们
意见反馈

关注公众号

获得最新科研资讯

热门实验室

边有钢

邮箱:byg10@foxmail.com

曲英铭 教授、博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山东省泰山青年学者。

曾克成 博士研究生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王紫丹

李新康

王棋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 物理学院

王棋,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入选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和湖北省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IEEE高级会员。博士毕业于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Burkard Hillebrands教授课题组),博士期间曾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的优秀博士论文奖。随后在维也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Andrii Chumak教授。长期从事磁子自旋电子学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在纳米尺度的磁子材料、磁子量子效应、磁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开发了新的纳米刻蚀技术,制备了纳米尺度自 旋波波导;研究了线性和非线性自旋波特性,提出了通用自旋波色散关系理论;设计并实现了通用磁 子逻辑单元,构建了超低能耗的纯磁子半加器;开拓了逆向设计磁子学的研究新方向,以及独立搭建了微聚焦布里渊光散射光谱测试系统。在相关领域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Nat. Electron.和Phys. Rev. Let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研究成果被Nat. Electron.杂志以News & Views专题介绍并被20余家国内外知名媒体以多种语言广泛报道。多次应邀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并担任Intermag磁学会议分会主席。长期担任Nat. Eletron., Nat. Commun., Phys. Rev. Lett.等期刊审稿人。

张坤

张坤,男,博士,研究员,博导,同济大学医学院超声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实验室主任。 2005.9——2009.7 山东大学  无机非金属专业  本科 2009.9——2014.7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  材料物理与化学  博士,导师陈航榕研究员、施剑林院士; 2014.7-至今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超声科,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获2018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6/10)。担任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member(美国化学会会员)、首届中国生物医药整合联盟理事、中国抗癌协会第四届影像专业委员会头颈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精准治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超声介入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超声分子影像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代谢专业委员会—细胞代谢与炎症转化学组委员、《临床与病例杂志》第三/四届中青年编委等。 获2019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2019上海市科技启明星(A类)、2018年上海市卫计委“新优青”、同济大学优青、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攀登人才培养计划”——拔尖人才人才等人才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面上项目1项、广西生物靶向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开放课题、2018高性能陶瓷和超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包括Nat Commun(IF=11.878,2篇)、ACS Nano(IF=13.903,3篇)、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IF=15.621,2篇)、Advanced Science(IF=15.804,2篇)、Biomaterials(IF=10.273,2篇)、J Mater Chem A(IF=10.733)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19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的12篇。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

葛翔宇 教师

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

农业遥感;资源遥感;土壤盐渍化

贾照杰

沈阳农业大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生于1996年3月,新疆乌苏人,本科就读于沈阳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论文是“生物炭和炭基肥定位施用对土壤团聚体腐殖质的影响”,目前研究的课题是“草地地上和地下输入碳在土壤中的周转特征及稳定性”。

唐健 副教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物理学院爪哇堂112办公室

乔冠一 博士

北京大学应用磁学中心

卢成

齐运亮

金锋

黄燕课题组

乔利鹏

李晓蒙

张子鹏 教师

新疆大学

张子鹏(1994-),新疆乌鲁木齐人,2022年6月博士毕业于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目前在新疆大学地理与遥感科学学院从事教师工作。研究方向为干旱区土壤碳库变化及其周转速率。E-mail:zp_zhang@xju.edu.cn, 13659978318@163.com

简瑞君

白凤杨 副教授

沈阳师范大学

1990年10月生,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专业(“双一流”学科) 博士,副教授,中国化学和中国化工学会会员。主要从事环境污染化学和物理有机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环境中污染物的形成和转化机理及动力学方面开展了系列有价值的研究工作。担任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Scientific Reports, ACS Earth and Space Chemistry等SCI学术期刊论文审稿人。近五年,已发表SCI论文42篇,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Chemosphere, 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 Chemphyschem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26篇,成果被高水平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上的文章所正面引用,研究水平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